是怎么着,那一年的秋天,就要搬回来了。那年我12岁,弟弟6岁。正是极淘气、极不懂事的年龄。
于是,母亲和父亲盖新房的计划就提上了日程。其实,这个日程,早在去年冬天就开始了。这里要感谢国家,感谢村长,感谢村干部,那个时候的宅基地,几乎是不要钱的。每家都会送一份。我们家选的地方,背后是村中间的街道,前边是这块地原主人的住房。父亲以500元的代价,向原主人买下了那块儿占地3分的地,基本上是15米乘以17米的方形格局,除足够盖五间大砖房外,还有一个不小的院子。仅仅15年后的现在,二分之一这样的宅基地,就需要农村人付出上万,甚至数万的金钱代价。
……
春夏之交的时候,父亲母亲就开始忙碌盖房的事情了。
农村盖房,主要准备八项东西:砖、瓦、梁、板、沙、灰、白灰、小石子。
砖不用说,房子就是砖盖起来的。
瓦当然是屋顶上用的。
梁帮助砖承受聚合整个屋顶框架结构的重量。
板放到梁上,可以在屋子上形成两边半人高、中间一人高的阁楼,用于储备粮食、放东西,同时,覆盖到屋顶上一层板,再覆盖瓦。这样一来,屋子的寿命明显要长些,至少漏雨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
沙、灰和小石子会搅和到一起,形成糨糊状的东西,这些东西,将砖们、瓦们粘合并固定到一座房子上。而比较精细点儿的糨糊,会被刷到房子的内壁,住在里边的时候,看不到一个砖头,这就叫美观吧。地面,也同样会被这种糨糊(但含灰比例较高,这种灰学名叫水泥)铺一层,第一天铺了,第二天整个地面就硬得比最结实的砖头都硬了,而且整个地面平整好看,颜色划一。
最后登场的是白灰,也就是传说中的石灰石制作出来的粘液状的白色细密的东西,向屋子内壁一刷,整个屋子的框架就大功告成了。剩下的,只是装门扇和窗扇了。门和窗的框架,身为木匠的父亲,已经提前做好,在刷白灰之前装上去了。5间砖屋的门窗制作,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
盖房子,要挑一米五以上深底的地基,然后用打夯机一层一层地夯泥土,把泥土夯得跟水泥板一样平整坚硬。而且还要拿水平线来保持整个地面在一条水平线上。水平线,其实就是一根巨长的塑料空心管,里边装着水,两头有刻度,刻度精准到毫米。一量,两边刻度一模一样,就是在一条水平线上了,因为水静止不动后,两边水所处的高度,肯定是一样的。
乡下的习俗很是奇怪。这一点在盖房子上也能体现出来。地基夯好后,理论上讲,应该用新砖来盖地基处吧,但相反,用的是陈年的老砖。老砖和新砖怎么区别?90年代的老砖往往是蓝色的,而新砖是红色的。新砖不如老砖结实,而且,无一例外,每一家盖房子,都满村子,甚至跑几个村子买点老砖来盖地基。
这说明什么?时代在发展,技术却在落后。或者说,人心,这些造砖人的心在落后。我上大学以后,村里人再盖房子,地基就直接钢筋水泥了,老砖再厉害,也比不上在钢筋水泥上直接盖。当然,劣质水泥和被拉细的钢筋除外。
但令人遗憾的是,15年后的现在,买砖所花的钱的一半,就够15年前完整地修好一座屋子了。从数字上来讲,当年1万出头就能够买齐盖房所有的原料,并且把盖房工匠们的工资付了,工匠的工资占15%左右;但15年后,可能10万元钱,都下不来;而工匠的工资,还是占据15%左右。原料的价格突飞猛进,占了绝大多数。
而如今到现在,同样的五间大砖瓦房,没有20万,你根本盖不起来,加一层,又得至少加15万。
所以,盖房子,从古至今,都是每一个家庭的大工程。
第六十一章:终身的恨事
农村有个老祖宗传下来的规则,就是屋子新盖好后,不能立刻住进去,必须不装窗扇门扇,让它自然风干至少一年,然后在来年入秋的时候再搬进去。倒不是农村先进到装修有甲醛的问题,农村的装修很简单,就是刷一层白灰,墙壁雪白雪白的,相当于城市的纯毛坯房。家里的摆设都是老家具,不存在污染问题。
而问题的关键是,新房盖好后,如果立刻封闭起来,或者是不超过半年的自然风干期限,就住进去,屋子里会非常潮湿,甚至墙壁上挂着水珠。人在这种环境下,非常容易得风湿类疾病。
其实,我很恨我父亲的那个所谓的远房亲戚,据说,还是我父亲的亲舅舅,不是远房,其实算是正儿八经的亲戚。
当时,我父亲和母亲刚落户到小村庄不久,已经跟另外一家村人,说好了,长租对方闲置的一处南屋两间住,而且,一年租金,就是象征性给50块钱。
这象征性的50块钱,在当时,却也是大钱。算是一个小工,近一个半月的总收入吧。
可他这个“亲舅舅”却半路截道,非要我父母,过去帮他看旧家,住在他旧家那里。没住一年呢
分卷阅读46
同类推荐: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嫁姐(姐弟骨科、1V1)、
城里来了一位县太爷、
如影随形、
逢莺为幸(民国先婚后爱)、
老师,再来一次、
淫神 (高H原神同人)、
淫液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