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其他同学一起将东西收好,考官也将铅笔、尺子、白纸等用具发到了每个人手中。
“本次考试分为两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采用多媒体屏幕读题,每题60秒,请同学们在相应时间内选出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大题为综合题,根据材料答题并画出相应地图。”
只有60秒!
孟舒能清楚地听到旁边同学的吸气声,所有人都在惊讶。一个娃娃脸的男孩还小声吐槽了一句,“整得比地理奥赛还难,至于吗?”
是的,这个比赛形式一看就是脱胎于地理奥赛。不过却比地理奥赛时间更紧凑,连每题90秒都没达到。
这意味着,读题慢的同学可能还来不及理解题意就要到下一题了。
它不仅考察大家的知识水平,还要考察快速读题、读图的分析能力。
孟舒的心也开始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不是吃惊,也不是紧张,而是激动!
她将发下来的笔紧紧捏在手中,眼睛也开始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接下来的每一秒,都不容浪费。
“接来下,开始考试。第一题:以下图像分别表示什么主题?(将图和选项一一对应)”
屏幕上随之出现的是四张地球表面的照片,却有着不同的颜色。
第一张照片在浅蓝色的底上有两块草绿色的大陆,孟舒认了出来,那是拉丁美洲的两块,分别是北美和南美。所有海洋所在位置不仅仅是表示海水的蓝,而是一种散发着幽幽荧光的蓝。
第二张照片是墨蓝色的球体上浮着层层白色气团,白色气团主要集中在南极那一块。整张图看起来十分眼熟,教科书上可能都出现过。
第三张图就不一样了,它是黄褐色的底,上面也有一块一块绿色的植被,看起来有点像地形的3D图,却又没有地形地势的高低起伏。
第四张图片则是蓝色、绿色、黄色、红色交杂,红色主要集中在赤道一圈,往两边则向黄色、绿色、蓝色依次递减,且这些颜色看起来是热成像那种感觉。
看完了图,孟舒快速扫过选项:
A.南极冰冠
B.全球水热分布
C.海洋营养物质分布
D.地球表面
答案一定是1C;2A;3D;4B!
第一张图的蓝色就是海洋营养物质分布,第二张图的南极上方的白色气团表示的应该是南极冰冠,第四张图中颜色按热量分布,是全球水热分布图,那么
第三章肯定就是地球表面了。
这种图啊……
她熟得不能再熟了!做研究的时候不知道看过多少!
孟舒只用了十五秒就精准地分辨了出来,随后来到第二题,“第二题:该山为珠穆朗玛峰,你能判断箭头的指示方向么?判断依据是什么?”
屏幕上给出的图片是凌厉的山峰,裸露的山石上铺盖着白雪,而在山峰顶端,竟然有一片状似三角形的云,像一面旗帜一样漂浮在上方。在那片云之上,还有一个指向左的箭头。
珠峰旗云!
孟舒还记得这个特殊的地理现象。
山地的地形往往很特殊,七千米以下被冰雪覆盖,七千米以上却是碎石带。当太阳出来后,碎石带被太阳烤热,热空气沿着山坡爬升,到峰顶处遇冷凝结成云。由于峰顶为高空西风带,西风将云向东方吹,所以旗云往往指向东方。
这题只要听说过的,都不难。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碰巧知道呢?只能通过大量的积累。即使是想要推测,它涉及到的三个知识点也不足以让大多数人在一分钟之内推算出来。
孟舒则是个例外,她既不是推理出来的,也不是在《华夏地理》之类的资料上看过,而是纯粹在现实中见过!
珠峰啊……
研究所的遗址所在地。
她有些恍惚地回想起上一世,摩挲着笔。
研究所刚刚搬到珠峰的时候,还没有接连几个月的暴雨。少数的晴天偶尔能看见顶峰的旗云,附近幸存的藏民们会兴高采烈地告诉他们这些研究人员,“这是大福气!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
可惜最后……
孟舒回过神来,不再思考过去。她快速写下答案,然后等着下一道题。
周围已经有同学开始抓耳挠腮了,心里大多都在嘀咕着,“怎么这么偏啊!”
“这完全是考察运气吧?谁看过就能做出来?”
哀叹归哀叹,时间就那么短,要么蒙一个,要么空着,还能怎么办呢?
孟舒附近那个娃娃脸的男生这会儿都注意到孟舒了,前面那个女生下笔怎么那么快!
再看看他……
哎,碰运气吧!
题目就这样一题接着一题,完全不给大家多少思考的时间。感觉还没做到多少有把握的你,监考官就开口了,“第一大题结束,现在开始收第一大题答题卡。”
“啊!这都三十分钟了!”
“不是吧?这么
分卷阅读17
同类推荐: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嫁姐(姐弟骨科、1V1)、
城里来了一位县太爷、
如影随形、
逢莺为幸(民国先婚后爱)、
老师,再来一次、
淫神 (高H原神同人)、
淫液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