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BL小说
首页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36节

第936节

    这土豆能收十几石?
    “皇上,当真吗?”
    杨士奇犹豫了下问道。
    解缙看着朱允炆,和杨士奇一样有些疑惑。
    郑和还没回来,这些农作物也没在大明种植过,皇上怎么就知能收多少?
    可怀疑朱允炆的判断又有些无力,要知郑和远航,肩负的使命是朱允炆给的,也就是说,朱允炆早就知道这些农作物在哪里。
    杨士奇的疑问,事实上并不是问收成,而是问朱允炆为何会知晓这些。
    朱允炆自信地说:“郑和说产量喜人,足见不虚。真不真,种一年就见分晓。但为了慎重起见,可以对外宣传土豆亩产十石。至于这番薯,就对外宣传亩产十五石吧……”
    种子换了环境,会不会有适应问题、减产问题,这些都不确定,直接宣传二十石,恐怕百姓也难以接受,万一耕作不好,达不到二十石,也有损朝廷颜面。
    解缙、杨士奇被这超高的产量砸晕了,听皇上的意思,番薯宣传十五石已经很低了?
    若真是如此,那大明将在未来三五年内,彻底解决百姓吃不起饭的问题,哪怕是灾荒时期,也不愁粮食补给。
    如果粮食大丰收,每一户人家家中存个一年半载的余粮,那大明江山将会何等稳固!
    威胁江山社稷的,是没有饭吃的流民。
    若大家都吃得起饭,待在自己家里,何愁大明江山不百代?
    “巨大的牺牲,换来的是一个新时代。既然郑和要回来了,那就将消息告诉所有人吧,让牺牲的水师家眷们也清楚,他们亲人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
    朱允炆的声音传荡在大殿之内。
    解缙、杨士奇领命。
    半个时辰后,建文报的匠人们收到三篇文章:《大明出圣人,郑和水师的真正使命》、《五谷变六谷,丰登新粮种出世》、《郑和将带回亩产十石、十五石的粮食》。
    一看署名,匠人们再也无法淡定。
    朱允炆、解缙、杨士奇。
    好嘛,大明皇帝与内阁两位阁臣一起发表文章,这可是建文朝头一次。
    建文报的匠人连忙雕版,为了扩大刷印量,宣传司官员甚至动用特权,征调了民间作坊同时雕版印刷,并在翌日一早,以五万份的发行量先行售出。
    这一日,建文报在短短一个时辰内脱销。
    张泽抢了一份建文报,连忙跑向客栈,来不及敲门,冲入到房间之中,对母亲与妻子喊道:“朝廷发消息了。”
    张母看着冒冒失失的儿子,不由地训诫:“要稳重,你将来可是要当官的,如何能没点沉稳?”
    刘氏在一旁笑着。
    前些日子得知郑和的消息,不久后水师都督府就将一家人都接到了京师安顿下来,免费吃住,等待着郑和水师的归来。
    可待在京师里也难熬,没有几个认识的人,连说话都没地。
    张泽才不管什么稳重不稳重,擦了擦眼角,将建文报递上前:“娘,朝廷说大哥他们是去遥远的未知之地,寻找新的粮食作物了,现在他们回来了,带着新的粮食作物回来了!”
    “新粮食?”
    张母眼神发亮。
    作为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如何不知道粮食的重要?自己的儿子,竟然是去寻找新的粮食去了,这世上还有其他新的粮食吗?
    张泽连忙凑到母亲身旁,指着建文报:“娘,我念给你听。这一篇文章是建文皇帝亲自写的,你听:古有孔丘圣人,燃文教于天下,兴盛中国之文明。今有郑和圣人,率水师于远洋,取粮种于吾民……”
    另一处客栈中,十五六岁的李淳也拿着建文报,念给父亲李宝等人:“玉米者,当为第六谷,亩产与稻相当,二至三石;土豆者,亩产少者十石;番薯者,亩产少者十五石……”
    李宝手微微颤抖,一拍桌案:“这,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你确定没看错?”
    李淳仔细看着建文报上的字,点头:“爹,没错啊,建文报上写的就是十石、十五石。”
    “一派胡言!”
    李宝踢翻了一旁的凳子,愤怒地喊:“朝廷怎么能放空话,在这报纸之上大放厥词。我老汉治田二十年,从未听闻过还有亩产十石的农作物,他们一定是在骗我们!”
    李淳看了看落款的名字,对愤怒的父亲说:“可这是内阁大臣杨士奇写的,上面两篇,是建文皇帝与内阁大臣解缙所写……”
    李宝冷哼:“杨士奇咋啦,皇帝咋啦,他们种过地吗?还亩产十石,简直是愚弄我们!”
    李淳也有些难以相信世上有如此巨大产量的农作物,可杨士奇、解缙的人品是立得住的,何况还有建文皇帝,他可是天子,若是公然撒谎,来一个“亩产戏百姓”,那是很失民心的事,作为一代英主,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除非,这个数据是可靠的。
    李淳看着气呼呼的父亲,低声安抚:“会不会是郑和和大哥他们回来了,告诉了朝廷这些消息,然后朝廷才刊印出来的?”
    长达近五年的远航,估计是跑到天边了吧,弄点神奇的东西回来也应该合理吧?
    李宝顿时噎住。
    是啊,朝廷迟迟没有发消息,也没有公开郑和水师船队的使命,直至郑和快到金陵的时候才刊印出来,公告天下,本身就有着求稳、慎重的意味吧。
    难道说,这是真的?
    可世上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巨大产量的农作物,恍惚,如梦。
    御史董镛看到建文报的内容,瞪大双眼,连忙跑去都察院,去找戴德彝和练子宁,一到里面,发现已来了不少人,议论纷纷,无外乎是郑和、新型粮食、超高产量的事。
    一个御史喊:“内阁如此轻佻,乱写文章,扰民误民,当弹劾之!”
    另一个御史接茬:“内阁焉知粮食产量,虚报夸大!诸位,我朝竟出来两个不食肉糜的阁臣,我等若不弹劾,岂不是枉做御史?”
    戴德彝盯着建文报上的内容,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练子宁也没有理睬众人的嚷嚷,对戴德彝说:“皇上、两位阁臣联名发文,这本就是不同寻常之事。虽这里有夸大之词,令人难以置信。然虑及内阁稳重,皇上远见,加之郑和水师船队回京不远,这文章怕是虚不了多少。”
    戴德彝抬起头,看着练子宁:“你听闻过亩产十石?”
    “没有。”
    练子宁坦然。
    戴德彝继续问:“史书中可有亩产十石的记载?”
    练子宁摇头,从未有过。
    戴德彝面色严肃,将建文报递给练子宁,起身道:“亘古不曾有过,难道到了我朝就有了?若真是如此,给郑和封个圣人,哪怕是给郑和水师所有将士都封个圣人,我也认了!可就怕这文章作假!”
    练子宁将报纸放在一旁的桌案上,淡淡地说:“解缙与杨士奇哪个不是珍惜名誉之人?皇上更在乎民心,若没有十足把握,这报纸能刊印出来?你要知道,外面可都卖疯了,一报难求,其热度较之大阅兵还甚!”
    戴德彝在意的就是这一点。
    一方面是无法认可的超高产量,惊人惊世,无法令人相信。
    一方面是内阁与皇上的亲笔文章,字字千钧,无法不让人相信。
    极端的认知冲突,令人陷入苦恼。
    震惊世人的建文报,在这一刻引动了京师,无论是百姓、商人,还是士子、官员,都被郑和的使命,神奇的新粮种,巨大的产量给震撼。
    若不是内阁大臣、建文皇帝的署名在这里挂着,估计建文报能被人给骂死。就这样,还有几千人跑到宣传司询问是不是刷印错误,哪里有亩产十石的……
    伴随着争议,消息传播的更快了。而郑和水师的伟大使命,也被赋予了超越世俗的神圣性,他们是为了世无饿殍而远航,是为了所有人吃得起饭而远航,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远航。他们的牺牲,是为了大明江山,子孙后世,千秋万代!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晋商的商业布局
    国子监。
    一群群监生各自围在一团,讨论着建文报上的内容。
    质疑之声不断:
    “十石、十五石的产量?这简直就是滑稽之言!古来未有,如何今日就有了?”
    “我堂堂大明王朝乃至天顾之地,若无如此良种,那蛮夷之地如何有之?”
    “郑和前往未知之地,简直是冒险行径,若找不到如此良种反而折损了将士,岂不是罪该万死!依我看,该弹劾郑和!”
    质疑什么的都有,惹得一些人跟随叫好。
    王书斋听了许久了,一个个声音已经消磨掉了自己的耐心,既是没有人说,那就自己来吧。
    “诸位,诸位请安静!”
    王书斋厉声高喊。
    众人不再言语,而是看向王书斋。
    王书斋将手中折扇啪地闭合,一脸严肃地说:“诸位如此质疑,却皆是猜想之言,难道诸位忘记了不久之前的杏林论战?”
    姚策、向柏等人脸色一变。
    杏花论战,是大事件。
    论战的一方是正学书院方孝孺的亲传弟子林嘉猷,另一方则是温州府学训导,大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训导,永嘉学派的传人叶灵儿。
    三月底时,双方在温州府的一片杏林之中举行了公开大论战。
    林嘉猷、廖镛等人大战叶灵儿、何文渊等人,结果满嘴道义,三皇五帝,理学之句的正学书院,却被调查、实践,以实际数据说话的永嘉学派辩驳得哑口无言,成为了理学之败!
    永嘉学派打出了名声,更赢得了国子监的关注,祭酒李志刚更是委派胡濙带监生前往温州府学拜会叶灵儿、叶耕等人,将永嘉学派的典籍带入国子监书堂。
    虽然国子监没有聘请叶灵儿进入国子监,但其典籍的进入本身就说明了国子监的态度,也说明了其学派的厉害。
    王书斋此时提到杏林论战,就是为了提醒所有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别张嘴闭嘴就否定,质疑,想否定可以,拿出证据,想质疑可以,拿出证据,瞎嚷嚷,无脑站队,这是未开化之人,你们都是国子监的监生,接受过高等教育,怎么能不讲证据,靠着揣测否定别人呢?
    向柏有些不高兴,站出来喊道:“难道你王书斋认为这世上能有亩产十石的农作物不成?”
    王书斋冷哼:“世界之大,未必没有。要知西瓜、葡萄等物,也是从丝绸之路上传过来的,难道就因为你我不曾见过,这世上就不存在吗?”
    姚策连忙走出来,支持王书斋:“我等应以调查为准,现下事情还不明朗,多说无益,争论无益,不妨让我们多等几日,等郑和水师回京之后,问问他们不就好了?水师将士如此多人,没有人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是谎言,总会戳穿,若是真相,那郑和水师便是当代圣人!”
    搁置争议,等待真相。
    国子监的理性开始扎根,动辄就讲道义、喊口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这里,监生主张用证据、用数据、用事实说话。
    常家。
    常百业看着掌柜送来的建文报,满是震惊之色。
    侯浅浅生怕儿子打扰常百业的思绪,便让人带了出去,转而对常百业说:“若郑和当真带来了亩产十石、十五石的农作物,那将来粮食的买卖可就不好做了。”
    大产量,大丰收背后是粮食的积累与存储,而当粮食大量存储时,粮价也就不得不下跌。
    指望粮食做大买卖,恐怕有点难了。
    常百业摆了摆手,严肃地说:“若当真有如此大产量的农作物,对我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要知谷贱伤农,朝廷会允许大丰收,绝不会允许谷物价太低,最低价收购粮食是必然的。百姓手里有了存余,有了存粮,才敢花钱购置货物,对大商业反而有利。”


同类推荐: 被白月光的爸爸给睡了(1v1 SC)绿茶总督强取人妻(高h)覆水(高H)优质肉棒攻略系统(np高辣文)裙摆每晚都进男神们的春梦(NPH)盲灯修仙修罗场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