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眯了眯眼说道:你的意思是说,让他们自己去斗?可若是吐蕃没有因此衰落呢?
内斗并不一定会造成国力的损耗,从大唐开国到现在政变时不时就会发生,无论是大唐还是大周依旧强盛。
骆时行知道她的意思解释说道:吐蕃没有那么深厚的底蕴,他们经受不住的,更何况我们也未必要干看着嘛。
吐蕃怎么可能跟大周比,从李渊开国到现在这才过去多少年啊,正是欣欣向荣的时候,从上到下都有着超凡脱俗的进取之心,人才也更多一点,从皇帝到朝臣思维都没有太过僵化,而作为政体也没有出现太过冗余的东西,这些都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变多的。
现在的大周就好比在一个正值壮年,从身体到精神都非常饱满的人,就算有点小创伤也能自我消化的。
武曌听了他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朕知道了。
或许骆时行的话真的起了作用,原本对和谈兴趣缺缺的武曌倒是稍微改变了一下态度。
知情者忍不住咋舌,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宠信,哪怕人家长期不在洛阳,但凡来了,说话都会被皇帝认真听进去,他们劝了那么久,除了狄仁杰之外,别人都铩羽而归,就算是狄仁杰也不过是让陛下勉强接受而已。
骆时行知道这些感慨之后心说你们劝都没劝到点子上,说着什么大局为重,国库开支不够,你们哭穷不是一天两天了,皇帝都被你们哭烦了好吗,都是劝说,换个思路不行吗?现在的和谈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揍吐蕃,看,这不就容易接受多了。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武曌态度变化给了吐蕃信心,吐蕃竟然要求娶大周公主!
第447章
骆时行听到吐蕃这个要求的时候心说你们还真是胆子大。
现任皇帝陛下只有一个亲生女儿,那就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早八百年就嫁了,至于李治其他的女儿基本上也嫁了。
哦,对,还有一位安乐公主,算一算今年十一岁,还不到要嫁人的时候。
其实没有适龄的公主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反正还有那么多宗室女呢,武氏女在武曌登基之后有好几个也有了封号,她们之中就有适龄的。
但吐蕃这个举动很可能让武曌想起当年吐蕃就曾经来大唐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当时李治和武曌都不想让爱女远嫁,只好让太平公主出家当了女冠来避免和亲。
当时的吐蕃还十分强盛,但就算如此,直接点名要娶太平公主也让武曌生了一肚子气。
武曌在某些事情上很大气,心胸开阔的不行,只要有才华并且一心为国的人,哪怕面对面骂她,她眉头也不皱一下。
但是在某些事情上又很小气,尤其是涉及到自己最宠爱的女儿的时候。
想到这里,骆时行都怀疑武曌一心要打吐蕃除了李治的遗愿以及吐蕃的确是对大唐最有威胁力的邻居之外,是不是还跟当年吐蕃求娶太平公主一事有点关联。
但是不管怎么说,吐蕃这一次都是在武曌的雷点上蹦跶。
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其实是真的代表着大唐愿意跟邻国和睦相处,所以才带去了很多先进的东西,结果没想到吐蕃就是个白眼狼。
武曌怎么可能再嫁公主给吐蕃?
所以在听到吐蕃使者要求的时候,武曌脸上的表情很是不好看,狄仁杰等没有说话,但是却有大臣觉得倒也不错。
嫁就嫁呗,若是公主厉害还能让两边和平很多年,反正又不是嫁他们的女儿。
至于送公主和亲会不会丢脸,怎么可能呢?他们打赢了吐蕃再嫁公主跟输了嫁公主是两个概念。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武家的女儿都太嚣张跋扈,一个个比公主还要金贵的样子,嫁过去一个消消她们的锐气也挺好。
骆时行环视了一圈,将这些人的心理活动摸了个七七八八,心说这两年陛下真是心慈手软,嗯,对比起以前算得上心慈手软了,这些人胆子便也大了起来,这要是换成十年前,不,五年前,你们都是被流放的命。
骆时行自然是不同意派公主和亲的,凭什么啊,吐蕃就是个白眼狼,好好的小娘子嫁过去不定要受多少磋磨。
不熟悉的环境、没有亲人在身边、丈夫还是个老头子,对,都松芒布吉年纪还不小了,他们脸真大。
哪怕是武氏女也不能嫁,武氏女跋扈那你们就参,让她们受罚就行了,把人嫁到吐蕃去就是让人家送死啊。
能够在那种环境下活下来还能帮助大周的,留在大周说不定能发挥出更大的用处。
吐蕃使者在说完求娶的话之后,现场就安静了下来,他们也没觉得大周能够当场答应下来,所以也没觉得失望。
武曌环视一圈发现没有人直接跳出来怼吐蕃使者,一时之间居然有点失望。
狄仁杰虽然也不赞同,但他想的是等吐蕃使者离开之后再讨论,毕竟大周朝廷的传统,万一两边说着说着火气上来了打起来怎么办?家丑不可外扬,不能让这些外人看笑话不是。
然而武曌想的是商议什么商议,直接拒绝就得了,吐蕃说出花来她也不会把公主嫁过去。
于是她皱了皱眉,重点看了一下御史大夫那一边,平时你们不是嘴都挺厉害的吗?怎么这个时候都哑巴了?
御史大夫们一时之间心里都有些疑惑,皇帝这是什么意思?是让他们参谁吗?
第860页
同类推荐:
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
顾先生和顾太太、
房事(H)、
我家沙发不对劲【H】、
被投喂的N种姿势(穿书)、
当剑修穿进无限流[无限]、
被茶艺反派盯上后[快穿]、
催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