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些领导,要么脑子心眼活,要么莽起一条胆,敢闯敢干,是时代稍微绊住了他们的脚,是突然改变的时代洪流,让他们一时看不清方向罢了。
或早或晚,他们都会带领着手里的巨船,驶向远方。
而越是大体量的厂,肩负的责任也就更大,做出的决定,是影响好几万人的生存,领导们自然更加谨慎。
接到系主任的通知,宋幼湘没有拖延,周末下午请了半天假,跑了趟器材厂。
“呦呵,这成假小子啦!”站在梅工身边的,还是那天下午会议室先替宋幼湘介绍的苏厂长。
如果不是苏厂长开口,以梅工风风火火的性子,开完会人立马就走了,估计都不能给宋幼湘主动上前的机会。
苏厂长笑着打量了宋幼湘一番,让她坐下,冲秘书招手,“小孙你帮我们泡两壶茶来,你等会多给我续几回茶水,小宋去年光给梅工续水这事,我可是一直记着哪,总算给我个机会扳回一局,我也是有秘书的人。”
“……”饶是宋幼湘脸皮厚,此时也忍不住有些脸红。
她当时目的性确实挺强,就冲着梅工来的,但她真的没有给苏厂长续水吗?
“你严肃点,今天找小宋来是说正事的。”梅工没好气地白了老搭档一眼,不过也得亏他不那么严肃,宋幼湘才被他带去了研制科。
苏厂长笑,“今天虽然是谈正事,但场合不严肃,非得一本正经,你不累,我和小宋可懒得陪你装,是不是,小宋?”
“……?”宋幼湘。
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位私下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大佬斗嘴她哪边也不能站,保持微笑就好了。
好在苏厂长性格跳脱,谈起正事时,却十分投入。
器材厂其实在梅工出访回来前已经组建了经销队伍,只不过工作开展得一直很艰难。
主要是没找对门路,有种四下无门也无路的感觉。
等梅工回来后,开了几次会,重新制定了路线方针,经销队伍的作已经初见成效,但面对犹如不毛之地的空白市场,大家其实都有些茫然。
梅工回国后,建议组建鸿运扇的生产线,现在鸿运扇是卖得好,但厂里积压的库存设备依然让人头疼。
大头还得是这些专业广播设备。
第六百一十八章 空头支票
“想要把东西卖出去,得搞清楚市场究竟需要什么,经销队的人在各省市的百货大楼和供销社跑是对的。”宋幼湘了解完情况,已经知道器材厂成效不大的原因在哪里了。
成立了经销队伍,但大家还是习惯性地听指令做事。
像驴一样,打一鞭子才往前走一步,不会想着多走几步,持续走下去,就能免于挨鞭的命运。
“反正已经到了地方,那为什么不去跑跑各地的广播局呢?”还能省省差旅支出。
“毕竟大型广播器材,平民老百姓也用不上,还得是这种专门的单位才有需要,而一个好的销售,就是没有需要的情况下,能帮客户创造需要。”
国内这个情况,实际上是不需要创造的,根本就是什么都缺。
只不过地方领导和器材厂的销售人员一样,因为现有的条件,不敢去需要,一套广播设备花费的钱可不少。
现在电视机几百块是昂贵的奢侈品,广播设备价格对基层广播站来讲,也是天文数字。
苏厂长点头,若有所思,“是,以前我们做什么,他们用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还得知道他们需要要什么才行。”
但一个个地去走访,所需要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再汇总报上来,中间要经过的手也多。
中间的手一多,许多利益和纠葛也就多。
苏厂长不想还没下水,就踩掉一块泥,把池塘水给搅浑浊了。
“搞研讨交流会呀,像之前津市那样,咱们是研发技术人员交流,这次可以是各广播局的负责人。”宋幼湘积极出主意。
还有什么比面对面的交流来得更加直接呢?
真要有这样的研讨会,各地广播局的负责人一定都会很积极,没办法,器材厂这样的单位,于他们而言,就是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地方。
器材厂的设备卖不出去,同样,广播局的领导们,也一样是求爷爷告奶奶,搞不到台性能好的设备。
“其实您这个想法,就是最基本的市场调查,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咱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技术,研发生产。”宋幼湘道,“单个的数据会骗人,但大数据不会骗人,调查的越多,对市场的了解也就越深入。”
其实这个数据现在宋幼湘就能给,但她说的没有用,必须器材厂自己深入调查才行。
八亿多人口的精神需求急待被满足,人们对看到,看好的电视的强烈渴望,犹如饕餮,无法填满。
器材厂的优势极其明显,上到专业的广播设备,下到电视机,通通都可以生产,帮助地方兴办电视事业,把电视发射机卖给各广播局,把电视机卖给地方群众。
通吃。
宋幼湘走的时候,苏厂长和梅工送宋幼湘出厂,婉拒都不行,非要送。
“小宋啊,你毕业后,有没有想法来器材厂啊?”苏厂长这副狼外婆语气,叫宋幼湘无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梅工默默把脸扭向了一边。
第813页
同类推荐:
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
顾先生和顾太太、
房事(H)、
我家沙发不对劲【H】、
被投喂的N种姿势(穿书)、
当剑修穿进无限流[无限]、
被茶艺反派盯上后[快穿]、
催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