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一看就是个节俭、认真的人。
老人见校嘉华明显是来兴师问罪的,便忍不住笑道:“小同志,你这转折有点生硬啊。”
旁边有县领导急忙介绍:“林副司长,这位是校嘉华同志,也是本县供销社公司的货品经理。”
“哟,还是个女经理,巾帼不让须眉嘛。”林副司长又道,“说说看,王展发哪里不称职了?你要是说得有理,我林正生给你做主。”
校嘉华单纯好奇:“林副司长,请问您是管什么的?”
所有人:“……”
一个戴着眼镜,秘书打扮的人,对校嘉华介绍道:“校经理,林老是商业部对外贸易司的副司长。”
校嘉华:“副司长,京市来的?”
林正生点点头,好笑道:“听说你们太丰县的劳动布做得不错,我们过来看看。如果名副其实,咱们就拿去做外贸,从外国人手上换机器。”
校嘉华震惊极了,她暗恨自己,怎么把外贸这条路子给忘了。
新中国百废待兴,在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上,缺钱,缺技术,缺机器。唯一的优势是人多物博,只能通过出口农产品、纺织品,甚至工矿业产品,换取更多生产资料。
校嘉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但是现在,仝其芳还在公安局喝茶,她必须先把正事儿办了。
她对林正生道:“副司长,我们的劳动布,是用国内最好的长绒棉纺织的,不仅柔软透气、色牢度和耐磨性都是顶尖的,用来出口最适合。只可惜啊,您这次恐怕要白跑一趟,因为国棉厂停业了……”
其实只停了几道服装生产线,校嘉华是故意夸大说辞。
林正生果然重视:“这话是什么意思?”
校嘉华没说话,只无辜地看向王处长。
王展发擦擦额头的汗,急忙解释道:“副司长,有人举报国棉厂聘用‘坏分子’裁缝,公安同志介入调查了,所以工厂那边暂时停业而已。”
校嘉华在旁边道:“王处长,我知道您是为了避嫌,所以全由公安处理。可是,您也不能只听信举报人的一面之词。”
她又求情道:“的确,那对老裁缝年轻时,被逼无奈,给洋人做过衣服。可他们现在都快七十岁了,只想为人民群众做贡献,我们为什么要否定他们呢!?”
林正生弄清了事情原委,一针见血地问:“既然人家老裁缝是从上海回来的,那么上海那边,有什么文件批示吗?”
王展发更心虚了,“没有批示,只是正常退休返乡。”
“胡闹,既然人家上海都没定性,你凭什么给人家扣帽子!”
林正生又命令道,“王展发,你和校同志,现在就跑一趟,向公安同志解释清楚。今天下午,国棉厂必须恢复生产!”
王展发只得领命,和校嘉华一起前往公安局。
一上午的工夫,公安同志也查清了缘由。这事儿本来可大可小,既然其中有误会,公安局也按照流程,很顺利地放人了。
仝其芳和两个老裁缝经过这一遭,又是无奈又是感激。校嘉华向仝其芳说了林副司长的事,仝其芳立即回到国棉厂,重启了夏装生产线。
第二天一早,林正生和外贸公司的一行人,来到国棉厂考察。校嘉华因为昨日的自卖自夸,被点名客串义务讲解员,重点向他们介绍,长绒棉劳动布的生产情况。
趁这个机会,校嘉华还夹带私货,把林正生等人引到了服装生产线。
参观结束后,大家在会议室做总结报告。校嘉华建议道:“副司长,棉花、棉布毕竟是半成品,如果能直接出口服装,利润也是很大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跨国贸易才是校嘉华的强项。以前在村县,她苦于没有机会。而现在,既然对外贸易司、外贸公司的领导都来了……
校嘉华膨胀了,给她一根杠杆,万一真能撬起一颗地球呢。
但在当时情况下,出口服装涉及款式设计、文化意识等诸多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领导们当然更清楚。
林正生只笑道:“服装的事,以后再谈。不过,说了半天,我们这帮老头子也口渴了,校同志,你这经理当的……”
这话似曾相识,校嘉华只能腹诽,这位老领导的记忆,未免也太好了吧。
吐槽归吐槽,在仝其芳的引导下,校嘉华还是去茶水间,泡了一杯上好龙井,老老实实端到林副司长面前。
接茶的时候,林正生不小心扫到桌子上的工作笔记。
校嘉华急忙弯腰去捡。一张照片从笔记中掉出来,映入了她的眼帘。
那是一张全家福照片。
巧合的是,全家福上一共有六个人,其中有五个人,校嘉华都见过。
照片里,前排居中而坐的是林副司长,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想必就是林老夫人了。
老夫妻的后排有四个人,中间站着林存英和白忠实,最右边是他们的女儿林静敏,最左边则是……
“白恪言?”校嘉华忍不住出声。
林正生也愣住,问道:“校同志,你认识我的乖外孙?”
提到白恪言,林正生欢心又得意,显然很为这个外孙骄傲。
可,这不是巧了吗?校嘉华不但认识,而且熟悉得很呐!
照片是几年前拍的,那时候的白恪言,气质介于少年和男人之间,眉目还有些青涩。
那时,他的父母,白忠实和林存英,也还没有离婚,所以才会有这张全家福。
在随身笔记里夹最重要的照片,这外公外孙俩,有些小习惯倒还挺像
分卷阅读164
同类推荐:
抱养的幼女、
丝袜淫娃女教师 1-26、
七零霸道村长爱上我、
我在无限游戏搞基建[无限]、
(还珠)如果、
坐享八夫、
耽美 真命小和尚、
飘飘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