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太后的丧事毕了,皇上就直接发话让九爷十爷不要再回去了,仿佛也是从太后这事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一样,就怕自己哪天不行了,两个儿子不能赶回来见最后一面,所以也是想着能把人都尽量的拢回到身边来。
九爷十爷面面相觑,当下也只能先应下来。
至于广州那边的事宜,好在这几年也培养出了不少得力的心腹出来,所以事情交代下去,也不至于会出了大错,或是有什么不放心的。
重新在京城安顿下来,少不了是要先走动上一回,尤其是蔚姝的娘家,自打他们去了南方,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倒是叶赫氏前两年在蔚姝生格格的时候去看望过一回,小住了一段时间,后面也只能靠书信维持着这份亲情。
如今回来住了,头一件事自然是要先回娘家去看望。
叶赫氏的身子骨已经大不如前,虽然还像以前那样爱在廊子下远远的看着女儿进院来,如今却是要人从旁搀扶着了,半白的头发,加上模糊的视力,也从真正意义上迈入了老太太的行例。
弘政跟图雅已经长大了,也不像小时候那样爱闹腾,坐在叶赫氏身边也是乖巧的很,叶赫氏给他们拿糕子吃,他们就乖乖的接过去吃,送他们礼物也是照收不误,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九爷教的,竟然还知道回赠给叶赫氏一串珍珠项链。
把老太太给乐得都合不拢嘴,“我这还担心你们在外面不能顾及好孩子,没曾想这俩孩子走出来也是十分的大方得体。”
蔚姝心说,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就弘政这个小霸王,在大人面前装装样子最会。你只稍去广州城里打听打听,谁不知道九阿哥家里的那个祸头子,打架都是轻的,小小年纪的还好管起闲事。
而且那情商,明显不随九爷。每次犯了事九爷都撸着袖子说非抽一顿不可,真到跟前的时候,看着那个还没被打就哭的呼天抢地的儿子哪里还下得去手,最后也不过是说孩子嘛,小时候淘气点没关系,等以后大了总会慢慢收敛的。
这个观点,蔚姝可是不赞同,熊孩子必然也是有可恨的地方,要知道宠子如杀子。
好在弘政是个明事理的孩子,有些事都不需要蔚姝去敲打,就主动找她说了。
他说他之所会同人打架,是因为看到城里有些大孩子经常会在私塾附近围着学生要钱,不给钱就揍一顿,或是把对方的书给撕烂。可这种事报到官府也没用,就算把他们捉起来,关不了几天也是会放出来,到时候只会变本加厉。所以用弘政的话说,只有把他们打到怕,才不敢再出来祸害人。
这还不算,别看弘政走在外面跟个小痞子似的,竟然还特别的富有爱心,还对街上那些从事乞讨行当的流浪人员进行了特殊关照。
比方有些确实身有残疾散失劳力的,就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去庙里布施,而那些年轻的,就把人都安置到码头上,或是一些商行的老板家里做活。
当时两广总督听说有这么个小子在私下里解决了不少城里流浪人员的从业问题后,特么还亲自写了块匾额打算要嘉奖一下弘政的善举,再颂扬颂扬,好供人效仿。可看到那小子的亲爹来代领匾额的时候,差点没给吓尿。
九爷一开始还以为是孩子惹祸了,官府要找家长谈话,没想到竟是好事一件,也是乐的哈哈大笑。
但蔚姝到底也没有依着弘政那套任其随性生长,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情,还是要让他按着步骤来。这之外的事情,只要是不太出格的,基本上都是持不干预态度。
混想了一通,才再同叶赫氏说:“等过几年,额娘同女儿去南方养老吧。”齐世都已经走了,儿子辈的早就分家了,现在叶赫氏虽然还不至于要到各家轮流吃饭,一个人守着这个院子也是忒过冷清了些。
叶赫氏的眼泪就差点掉下来,“额娘还以为你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呢。”要不怎么就能狠心跑南方去,还一扎就是这么多年不回来。
堂妹的事吗?蔚姝笑着摇头,“这么多年过去了,谁还有功夫去记那些。再说了,我们来去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那还不是全凭皇上的一句话,而且也不是去享乐的,办正经事呢。”
这话叶赫氏是相信的,就她去的那回,便没怎么看见九爷在家里待着的时候,说是忙的脚下生风都不为过。
如今把误会解除了,叶赫氏高兴的什么似的,想当年她也不是硬要给自己闺女塞人,可是侧福晋不同一般,要都是自家人,不是也没那么多事儿嘛。谁又能知道女儿女婿情比金坚容不下人,连侧福晋都能给拂回去。要是早知道有这结果,她又何必多此一举,平白讨人嫌不是。
分卷阅读131
同类推荐:
末世辣文炮灰修真记、
双穴少女和她的触手男友、
快穿之十世恶女、
偏执反派的娇娇宠[穿书]、
快穿之性福攻略、
我五行缺德、
养活一只小哭包、
撩不过就得受、